?檢測黃酮類成分時,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計的典型條件如下:
1. 檢測波長選擇
- 直接紫外吸收法:
黃酮類化合物因共軛結構(如苯環、羰基)通常在 250-360 nm 范圍內有特征吸收峰。
- 常見最大吸收波長:
- 黃酮苷元(如槲皮素、山柰酚):約 260-280 nm(B環吸收帶)和 360-380 nm(A環吸收帶)。
- 黃酮苷(如蘆丁、橙皮苷):吸收波長可能略向長波方向偏移(如 260-290 nm 和 350-370 nm)。
- 建議:
- 使用標準品進行全波長掃描(200-600 nm),確定樣品的最大吸收波長(λ<sub>max</sub>)。
- 顯色法(如鋁鹽絡合):
若采用顯色反應(如與AlCl<sub>3</sub>絡合),吸收峰可能移至 400-510 nm(可見光區),但需紫外-可見分光光度計支持。
2. 樣品制備
- 溶劑選擇:
- 常用溶劑:甲醇、乙醇(需確保溶劑在檢測波長處無吸收干擾,如甲醇在 <210 nm 有強吸收)。
- 若使用顯色法,需按方法配制反應液(如甲醇-AlCl<sub>3</sub>體系)。
- 濃度控制:
- 調整樣品濃度使吸光度在 0.2-0.8 之間(符合比爾-朗伯定律線性范圍)。
- 參比溶液:
- 使用純溶劑或空白反應液作為參比,消除背景干擾。
3. 儀器參數設置
- 比色皿材質:
- 紫外區檢測(200-400 nm):需使用 石英比色皿(玻璃會吸收紫外光)。
- 可見光區檢測(400 nm以上):可使用玻璃比色皿。
- 狹縫寬度:通常設為 1-2 nm,平衡靈敏度和分辨率。
- 掃描速度:快速初篩可設較快速度,精確測定時降低速度以提高數據精度。
4. 標準曲線繪制
1. 配制系列濃度黃酮標準品溶液(如蘆丁)。
2. 測定吸光度,以濃度(μg/mL)為橫坐標、吸光度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。
3. 計算回歸方程(如y = ax + b),用于樣品濃度計算。
5. 注意事項
- 干擾物質:
- 樣品中的色素、蛋白質或其他共提取物可能干擾檢測,需通過純化(如大孔樹脂吸附、液液萃取)減少干擾。
- 顯色法特異性:
- 鋁鹽絡合法對黃酮類有選擇性,但仍需驗證方法特異性(如通過HPLC對比)。
- 儀器校準:
- 定期用標準品校準波長和吸光度準確性。
示例流程(以蘆丁測定為例)
1. 樣品提取:乙醇回流提取植物粉末,過濾定容。
2. 顯色反應:取提取液與5% AlCl<sub>3</sub>甲醇溶液等體積混合,靜置10分鐘。
3. 檢測條件:
- 波長:510 nm(顯色后可見光區)。
- 參比:含AlCl<sub>3</sub>的甲醇空白液。
4. 計算:根據蘆丁標準曲線計算總黃酮含量。
總結
- 直接紫外法:快速簡便,適合已知λ<sub>max</sub>的純品分析。
- 顯色法:靈敏度高,適合復雜樣品中總黃酮含量測定。
- 關鍵點:明確檢測目標(單一黃酮或總黃酮),選擇適配波長和方法。
建議參考《中國藥典》或相關文獻(如《植物化學分析》)獲取具體品種的檢測條件。